2014年7月11日 星期五

稻作栽種後收成前祭土地公 懷著感恩飲水思源的心情「吃果子拜樹頭,吃米飯敬田頭」

我們能吃到水果與米飯都要感謝源頭的植物與稻田作物! 看見「感恩」且懂的得「飲水思源」、「吃果子拜樹頭,吃米飯敬田頭」,這句台灣俗語期許著我們能從生活中去體會能有今日的幸福,除了個人的努力經營之餘,還有包含更多前人一絲一縷的累積與經營。想起國文課本裡陳之藩先生的〈謝天〉一文中提到:「…因為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,就感謝天罷。無論什麼事,不是需要先人的遺愛與遺產,即是需要眾人的支持與合作,還要等候機會的到來。越是真正做過一點事,越是感覺自己的貢獻之渺小。」

俚語好好玩--吃果子拜樹頭,吃米飯敬田頭

(文/張馨文) 強強和阿媽來到鄉下的姨婆家,看到姨婆正在田裡的小土地公廟拜拜。強強好奇的問:「姨婆為什麼要在田中央拜拜呢?」阿媽說:「祈禱田裡的收成好啊!」強強是個小大人,馬上說:「阿媽,你們大人都好愛拜拜哦!你看,姨婆還一直跟神明講話耶,不知道她都跟神明說什麼?」阿媽笑著說:「姨婆在求神明賜給他們今年大豐收啊!」強強更覺得不可思議了,問阿媽:「拜拜就一定能大豐收嗎?」阿媽說:「拜拜不一定就能大豐收啦!不過,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很喜歡拜拜了,那是因為我們懂得感恩,感謝神明賜給我們健康平安,生活過得如意,賺錢足夠溫飽,知福惜福不貪心。」強強聽了,又問:「阿媽,你和姨婆又看不到神明,怎麼知道祂賜給我們平安、如意呢?」阿媽說:「以前的人說『吃果子拜樹頭,吃米飯敬田頭』,就是說我們吃水果時,要感謝果樹生出這麼好吃的水果,讓我們享用;吃飯時,就想到大地的肥沃,滋養了田裡的稻穗,讓它的果實成為我們每日最好的能量來源,這都是以前祖先對於大自然孕育動植物生命的感恩之情啦!」
圖/泱汀
 許多農家會在稻田中央或田梗路間,建一座小小的廟宇,用來祭拜土地公,果農也會在果園裡祭拜,就是這句「吃果子拜樹頭,吃米飯敬田頭」所形容的情境,意指善良純樸的台灣人敬天拜神的禮數,回饋天地賜予果實或稻米的收成。這句話也衍生在我們面臨困境時,照顧與幫助我們的家人和朋友上。小朋友,為人處事最重要的,就是凡事要心存感恩,這樣,我們就會更懂得惜福的道理,疼惜天地萬物喲! 稻作栽種後、收成前祭土地公 〔記者陳燦坤/口湖報導〕口湖鄉有個流傳已久的「拜田頭」習俗,農家在稻作栽種後、收成前,都會準備豐盛供品到田邊祭拜,地方人士指出,早年當地各項條件惡劣,作物生長不易,因此衍生此習俗。
口湖李姓婦人遵循長輩交代拜田頭,數十年來虔誠依舊。 (陳燦坤攝)
拜田頭是民間常見風俗,但口湖農民不僅在中秋等特殊節日到田間拜土地公,稻作播種後或收成前,農民都會攜帶三牲、素果、米酒祭拜土地公。七十歲的李姓婦人說,從小長輩就囑咐,拜田頭需備妥豐盛供品。 農民劉掍山則說,早年即使物資匱乏,難有大魚大肉,但長輩最少也會準備一鍋飯、五樣小菜,菜色雖不如現在,但誠意十足,童年時看到父母要拜田頭,孩子就知道「今天加菜」,總會開心一整天。農民劉東騰則感嘆近年人口外流嚴重,年輕人長期旅居外地,對拜田頭已不重視。 口湖鄉金湖休閒農業發展協會專案經理蔡云珊表示,相較於外地拜田頭,口湖鄉顯得隆重許多,同時也是許多鄉民童年共同記憶,協會這幾年推廣社區營造,發現拜田頭已成了地方鄉土特色一環。 萬善同歸牽水狀文化維護協會總幹事林啟源認為,此一習俗傳承這麼久,與口湖地處風頭水尾,惡劣環境不利作物生長有關,而過去水患頻繁,作物收成差,加深先民敬天畏神觀念,從現代角度來看,其實也有善待大地的教育意義。 游本謀攝 游本謀攝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